讓青春在鄉村振興偉大戰略上助力

發布時間:2022-07-19浏覽次數:501

  感悟科技興農,助力鄉村振興,青年使命在肩。為使大學生體會鄉村振興和科技興農的重要成果,在産業調研和社會實踐中了解農情,深刻體悟國家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近日,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緣起金陵,夏行真州”暑期社會實踐團赴揚州紫馨生态農莊開展學習調研。


引進新品種,加快轉型升級

  “陽光玫瑰是黃綠色的,果肉鮮脆多汁,還有一股玫瑰香味,所以叫陽光玫瑰。”葡萄園的技術員李師傅正在向團隊成員們介紹園裡各式各樣的葡萄品種。李師傅已經在葡萄園裡工作了十幾年,黝黑的皮膚彰顯着他豐富的經驗。據他介紹,這些年來葡萄園為吸引消費者、擴大葡萄種類,從歐美、日本等地引入了陽光玫瑰、美人指等新品種并培育成功,深受消費者喜愛。這幾年,葡萄園從追求葡萄産量開始向追求葡萄質量轉變,不斷引進和嘗試新品種種植,滿足了市場和消費者們的不同需求。“現在從六月到九月每月都有葡萄上市,葡萄園賺的多了,我的工資也就多了。“李師傅說到這臉上洋溢着笑容。葡萄産業的發展、葡農種植效益的提升,離不開葡萄品種的改良。紫馨葡萄園加大品種改良和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和推廣力度,為葡萄産業可持續發展,農民緻富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實踐團隊成員們調研學習葡萄品種有關知識


科技大棚,護佑葡萄成長

  揚州紫馨生态農莊是一家集特色種植,科教示範,休閑旅遊為一體的葡萄專業生産企業,企業葡萄基地占地面積300畝,其中高效避雨設施連棟鋼架大棚150畝,簡易避雨大棚150畝,總投資660萬元,每年可以向市場提供360噸以上的優質新鮮葡萄。

團隊成員們參觀葡萄大棚

  在李師傅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走進基地中,參觀了解了不同種類的大棚,了解了它們在葡萄種植中所起到的具體作用和各種類葡萄種植的條件、注意事項等。“為什麼葡萄上都要套袋呢?”參觀過程中,有成員問道。李師傅細心解答了他的疑惑,原來套袋給葡萄們穿上了一層“防護衣”,這樣可以避免陽光直射到果粒,保護葡萄免受日光危害,還可以更好的儲存糖分并防鳥蟲害,使葡萄更好成長。在政府的補貼下,葡萄園建立起了一個個“科技大棚”,運用智能滴灌系統,各類傳感器實時檢測葡萄生活環境是否适宜等新科技,既能減少了工人的工作量,又可以讓葡萄長得更好看、更好吃、更科學。


補貼加持,完善生産銷售平台

  據李師傅介紹,國家十分重視科技在農業生産中所起到的作用,為園區提供了相關資源,幫助他們更好地建設、發展葡萄種植基地。葡萄園裡每隔一段路就會有一個“害蟲克星”——滅蟲燈。害蟲是影響葡萄生長的重要因素,為了有效消殺害蟲,葡萄園在政府的補貼下,從常州金禾公司購買了一批滅蟲燈。滅蟲燈“大顯神通“,消滅了很多害蟲,保障葡萄生産順利。

  “葡萄園的用水主要是從這裡抽的,”李師傅指着一個池塘說,“光挖這個塘子就花了三四萬,但政府給我們補貼了許多,就輕松多了。”在政府各項惠農政策的加持下,紫馨生态農莊還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與電商、自媒體平台合作,不斷提高當地特色農産品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争力,讓自家的葡萄通過電商平台走出去。

  實踐團成員邱麗華在學習調研後表示:“經過對葡萄品種、科技大棚以及國家扶植政策的調研,逐漸對紫馨生态農莊的産銷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下一步我們準備整理詳實的調研報告,進一步了解政府對本地電商發展提供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技術支持,充分了解并盡力宣傳紫馨模式,讓更多人知道紫馨,了解紫馨模式。”

葡萄生産基地裡的滅蟲燈


關注科技興農,貢獻青春力量

  農業是我國的重中之重,關系着十四億人的生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活動結束後,實踐團成員們紛紛表示這次調研開拓了對科技興農的了解,加深了對脫貧攻堅戰的認識,感悟到鄉村振興的偉大使命。在本次暑期社會實踐中,團隊成員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為揚州紫馨生态農莊拍攝了宣傳片,結合生鮮電商發展趨勢、銷售發展模式、紫馨農産品特色等撰寫調研報告6篇,助力農産品銷售。

(撰稿:丁梓昂、邱麗華、黃彥濤 編輯:呂瑞蘭 審核:王晶、周宇)


Baidu
sogou